![](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战胜国当中被日本侵略者残害最重的国家,为此,我们对日本人深以为恶,但恶魔就是恶魔,不义的战争是非人道的,终究被人唾弃,被人反抗,也终究失败。
1945年,在美国两颗核武器的轰炸下,深感恐惧的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投降,结束了这场战争。中国本土也存留了许多日本残余势力,有些也没能及时遣返国内,有些更是成为战俘,被他国支配。
而中国当时就以人道主义精神遣返了绝大部分滞留在中国的战俘,只有少数部分人在当时中国的困难环境下没能遣返,一直滞留中国长达几十年。比如被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太山庙乡梁沟村一位农民孙邦俊收留的日本伤兵石田东四郎。
石田东四郎,出生于日本秋田县增田町,毕业于日本东京农业大学,留校任教两年后于1942年被征召入伍。1945年豫西鄂北会战时被炮弹片击伤头部,完全丧失了记忆力。此时正值日本战败投降,因为找不到石田东四郎的行踪,他所在的军部将其列为“阵亡”烈士,便回国了。
而丧失了基本记忆能力的石田东四郎此后就一直带着伤残之躯在战场附近游荡。直到遇到了孙邦俊。饥饿的石田东四郎向孙邦俊讨要吃喝,孙邦俊看石田东四郎可怜,随即给了他两个窝头,谁知石田东四郎就像找到救星一般,跟着回到了孙邦俊的家里,孙家夫妻都是心肠软的人,虽然日本侵华罪不可恕,但是一看这人浑身脏破,又带着伤,眼神无光,甚是可怜,随即就收留了他。这一收留就是47年。
早期,村民们对于石田东四郎还有些嫌弃,毕竟是个日本人,但是久而久之就接纳了,因为不知道他的名字,就按照日文名格式给他瞎编了个“小野门郎”的名字,寓意是小村来的野门郎。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孙邦俊对这位小野门郎一直视同为亲人,小野也接受了这个新的中国家庭。并且孙家人还为小野上了户口,低保也有他的一份。就算是小野多次旧伤复发也没有放弃他,帮助他一次又一次的从病患中康复。
并且这份责任一直传承到了下一代的孙保杰手里。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团体经常访华,1992年,某个日本团体访华。为小野门郎多年寻亲,锲而不舍的孙保杰找到了这个访问团,小野门郎被其中一位退役军官认出,激动地叫出了他的名字“石田东四郎”,此后,石田东四郎便在孙保杰的陪护下回到了日本。
这件事情在日本受到了多方的关注,日本各界人士都为孙家父子这种“以德报怨”的人道主义精神所敬佩,不仅捐款为孙保杰的家乡修建公路、学校,还为南阳市捐赠了一座植物园,并且培养了大批赴日留学人才。而孙保杰到访日本期间更是受到了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