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民间偏方”猕猴桃根治疗胃癌有一定科学依据
信息发布者:
韩慧芳 2023-04-25 17:20:00 来源:传统医学研究 转载
当今全球胃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同时也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据流行病学研究,中国、日本、拉丁美洲和东欧地区是胃癌的高发地区。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采用上消化道内窥镜作为早期筛查手段,然而大多数胃癌患者在晚期诊断,出现器官受累,治疗手段有限,预后不良。胃癌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中,肠型胃癌的发展步骤被称为“Correa级联反应”,包括慢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最终的癌变,因此,预癌变病变的阻断或逆转一直是研究的焦点。

猕猴桃根是一种具有抗炎和抗肿瘤特性的中药,可以治疗各种癌症,尤其是胃肠癌。它被认为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尿止血的中药,作用于脾、胃和肾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猕猴桃根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并可以治疗风湿骨痛和各种癌症,特别是胃肠癌。本研究旨在使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猕猴桃根提取物在治疗胃癌中的抗癌作用和可能的机制。研究分析了基因表达数据集中的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将这些基因与猕猴桃根提取物的潜在靶标重叠。网络药理学预测了猕猴桃根提取物治疗GC的潜在靶标和途径。实验中使用HGC27细胞系探究了凋亡、侵袭、转移和上皮-间质转化促进因子中的核心基因的分子机制。分子对接技术检测了核心靶标和活性药物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猕猴桃根提取物的潜在机制与Wnt通路有关,并预测了九个核心基因。在体外实验中,猕猴桃根提取物显著降低HGC27细胞的存活率,并通过上调caspase3和下调Bcl2促进细胞凋亡。此外,猕猴桃根提取物还抑制了细胞侵袭和转移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此外,猕猴桃根提取物通过影响Wnt通路中GSK3β(Ser9)的磷酸化水平,促进β- catenin的降解,从而导致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 D1和snail的下调。所有实验结果与网络药理学结果一致。因此,本研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为猕猴桃根提取物的临床推广提供了有效的证据。
点赞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